昨天(4月8日),白宫正式确认——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高达104%的关税,自4月9日起生效。
对于跨境电商、尤其是TikTok卖家来说,虽然目前还没完全传导到你我手中,但影响已经开始了,库存一消化完,这场“税震”就会直击利润。
我把关键的11个变化都总结出来了,还附上了实用的解决策略,帮大家在乱局中找方向。
✅1. 客户不理解价格暴涨,沟通成本上升
情况: 客户一听你突然涨价50%,第一反应就是“是不是宰人”?其实你也无奈,成本真涨了。
建议:
明说“加税”原因,用截图、新闻、链接给客户看,建立透明感。
可以在报价单里写清“含税前/后价格”,客户对比后心里更有数。
老客户可以适当补贴一点,先稳住,不要一刀切吓跑人。
✅2. 低报查验更严,运气赌不得了
情况: 为省钱报低货值,现在查验率飙升,被抓住轻则罚款,重则封号、拉黑。
建议:
有实力的卖家建议走“合规报关”路线,成本虽高,但安全。
选合作久、靠谱的货代,别贪便宜选新手代理。
若一定要“合理优化”申报,请清楚知道风险并做应急预案(如备用账号、备用货源)。
✅3. $800免税额度将取消,小包还能撑多久不确定
情况: 以前走小包的货值在800美元以下是免税的,现在这道门也快关上了。
建议:
小件货、快销品可以先冲一波库存,把免税红利吃干抹净。
长远来看,要逐步转向“合规备货+海外仓模式”,不然每次政策一变就措手不及。
留意物流商的最新动态,比如空运转口方案是否靠谱,有没有可靠替代线路。
✅4. 工厂不接单、暂停生产,大B客户观望中
情况: 工厂现在也怕:接了单发不出、利润全没、还可能倒贴。很多暂停排单了。
建议:
TikTok卖家尽量找“灵活产能”的小厂或有现货资源的贸易商。
和工厂建立稳定关系,提前沟通下一季度的备货节奏。
如果你是小单多频模式,考虑加入买手/中台采购,提升抗压能力。
✅5. 物流商资金链吃紧,价格涨账期短,有人要倒了
情况: 物流商压力山大,有的已经开始涨价、催款、甚至砍掉账期。
建议:
不要再拖账期!你拖别人,别人就不接你的货。
选择服务稳定、资质齐全的物流商合作,贵一点也比中途爆雷强。
优化你的发货频率和批次,避免集中爆仓。
✅6. 有库存的还能撑,没货的现在比价风险大
情况: 一些有库存的卖家还能“硬扛”,但没库存的卖家现在到处找便宜货,容易踩雷。
建议:
库存不多的卖家建议“快进快出”,控制节奏、少批量测试。
不要只看价格低!看清渠道、关税、清关能力、到货周期。
出现报价特别低的,先问清楚:含不含税?清不清得了?
✅7. 转口方案看上去美好,实际坑多
情况: 很多人都在说“转口墨西哥、加拿大”,但产地证、清关、运力这些全是问题。
建议:
没有专业资源的卖家,不建议贸然上“转口路线”。
转口操作要专业物流团队支持,别找二手三手代理去试。
本质上转口也是“权宜之计”,更安全的是布局多个市场或海外仓。
✅8. Import Bond 报一个死一个,越来越稀缺
情况: 美国海关现在一查一个准,报关用的Bond资源快用完了,被查后下次就没法用了。
建议:
提前和货代确认有没有稳妥Bond资源,不要等到出货才找。
评估下是否可以对接美国本地进口商资源,提升清关稳定性。
可以考虑与具备合规资质的第三方服务商合作,打通关务链条。
✅9. 空运亏到哭,年前包板的欲哭无泪
情况: 运价跌成白菜价,但货量却断崖式减少。去年包了板的,现在都在补贴亏损。
建议:
卖家要理性评估发货方式,别再以为“空运就快就稳”。
可考虑“海派+海外仓”组合发货,平均成本更划算。
与物流商谈判时,多问几个问题:最近货量怎么样?运力稳定吗?清关方案?
✅10. 接下来3-6个月会很难,可能短期“脱钩”
情况: 从现在开始,可能迎来一个“看不到底”的阶段。不管你在哪个链条上,大家都在等、在熬。
建议:
做好现金流管理,别一股脑砸钱搞推广。
产品上建议主打“高利润+快转化”类,不要搞大投入的长周期爆款。
建议用“月度为单位”复盘库存和运营,不要拉长计划。
✅11. 东南亚“替代方案”也不保险,材料价格或上涨
情况: 很多人打算“东南亚转产”,但美国可能对中国产原材料加税,这意味着转过去也贵。
建议:
如果考虑东南亚生产,尽量选择成熟的供应链聚集地(如越南胡志明)。
产品上可以提前梳理原材料来源,看看哪些是容易受限的。
多关注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新政策动态,及时调整策略。
✅写在最后
别再压价给供应链了,别再为了省点小钱赌命!
这波关税是美国单方面的动作,我们不能把成本全部往工厂、物流身上压,结果只会是——你找不到愿意接你单的合作伙伴。
你该做的,是把税负合理加进售价里,让美国消费者去承担一部分代价,这样才有可能倒逼政策松动。也只有这样,我们才有谈判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