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4月10日凌晨,特朗普又来搞事情了:在他自己的社交平台上,宣布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直接加征125%的关税,而且是——立刻生效!
如果你以为这就完了,那你还是太年轻了。紧接着,从5月2日开始,美国还要正式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免税,顺便把小包关税额度也一起拉高:
5月2日到6月1日,每件小包裹关税涨到75美元;
6月1日后,直接干到150美元!
跨境圈瞬间炸锅了,有人表情管理失控,有人淡定到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算成本。但无论如何,生活还得继续,生意更是停不下来。
一、关税连锁反应,卖家利润被“煎饼摊平”
老特这一刀下去,全球连锁反应迅速展开:
中国反制:回敬84%的关税。
物流涨价:UPS快递每公斤多6块,海运双清每公斤涨4块。
卖家利润暴击:成本叠加上涨,感觉利润就像摊山东煎饼一样,被越摊越薄……
而在大洋彼岸,美国人民也没闲着:
美股一阵巨震,投资大佬Mark Cuban都出来劝大家赶紧“囤货过冬”。
于是,美国人开始抢购面粉、糖、卫生纸,就差没把超市搬空了。
专家预警:未来10年,美国家庭每年要多交2100美元的税,钱包要变得更扁了。
企业债券也开始抛售,破产潮、失业潮,可能正悄悄酝酿。
一片兵荒马乱中,咱们TikTok卖家到底该咋办?
二、有人转行,有人硬扛,大部分人选择继续嗨
根据TTSOP小伙伴的调研,面对突如其来的加税:
*23%**的卖家选择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,直接退出。
70%的卖家选择:不慌,继续干!
毕竟,美区卖家手上一般还有1-3个月的库存,短期还能顶一顶。
大家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生存秘籍:
布局海外仓,把货靠近买家,减少单票成本。
优化供应链,各种找更便宜、更快的货源。
开拓新市场,比如加拿大、东南亚、中东,说不定还能另起炉灶。
当然,也有聪明的品牌,开始小步快跑地试探性涨价了,比如:
美妆个护品牌TYMO-BEAUTY;
热门服饰品牌Halara US。
不过涨价幅度都挺温柔的,毕竟,涨得太猛,客户真会拍拍屁股走人。
三、美国人开始囤货,TikTok画风变了,选品逻辑也跟着变了
说到美国人的反应,还真有点像咱们国内疫情初期的感觉。
TikTok上的热门内容画风一变,全是:
“家庭主妇必囤的5种食材”
“手把手教你怎么省钱到极致”
恩格尔系数直线拉满,吃饭变成了美国人新的头等大事。
在这种大环境下,卖家选品也得跟着调整,未来哪些品类可能会火呢?
划重点了哈:
储物收纳用品:储物盒、密封袋、分装盒,小投入,大刚需。
节能、省电家电和3C产品:能省一点是一点。
DIY自给自足神器:比如鸡笼、喂水器、种植箱,毕竟后院种菜、养鸡,美国人早有传统。
一句话总结就是——能帮他们省钱的,都有机会!
四、写在最后:走过关山万里,生意还得继续
这场加税风波,说到底,没有真正的赢家。
但是,生意人最擅长的是什么?就是在风暴中找活路!
所以,接下来,不管你是品牌卖家,还是走量的工厂卖家,都可以参考这两条路:
品牌卖家:优化供应链+适当涨价,减轻关税阵痛。
工厂卖家:考虑海外建厂、中转发货,分摊成本压力。
只要心中有光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
TTSOP也会继续陪着大家,一起笑着活下去,一起笑着赚钱!
✨ 最后留一句话
危机和机会,总是同一张牌的正反面。只要你敢留在牌桌上,总会有你的机会。